2012年10月22日星期一

印度史简纲 1

1. 1亿8千万年前,印度还只是古地中海中的一座岛,几千年来它一直向北漂移,5千万年前,它撞上了亚洲大陆,造就了世界屋脊。

2. 7到8万年前,原始人走出非洲,沿今天的阿拉伯海岸到达印度南端,并在那里定居下来。

印度科学家在印度南端卡拉拉邦(Kerala)发现,由于南端地区重未受到入侵,因此当地的婆罗门还保留着口耳相传祷文的古老方式,这是文字出现之前,人类延续传统的方法,而祷文的含义依然是一个迷。

而最南端伸入印度洋的搬到泰米尔纳德(Tamil Nadu)邦,印度马杜赖(Madurai)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当地村民的DNA进行检测,这里依然保留着表兄妹婚媾的习俗,令一些古老的基因标记得以保留。研究结果令人震惊,所有村民都拥有M130基因,这证明他们的祖先都来自非洲。

3. 5500年前,随着农业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人类的生产力可以支持更多的人口,印度河流域诞生了印度历史上最早的城市群文明。

1921年,在今天巴基斯坦境内旁遮普邦(Punjab)的Harappa小镇,英国和印度考古学家发现了哈拉帕(Harappa)古城,它位于印度河一条支流沿岸,巨大的城墙和错落有致的房基显式,这里曾居住着大量人口。而这只是当时印度河流域众多城市中的一座。当时,埃及正在建造金字塔。中国的轩辕黄帝即将第一次统一中国。

4900年到3900年前,印度河流域的城市群发展到了鼎盛,考古学家称其为哈拉帕文明时期。根据考古发现的房屋和街道数量推测,仅哈拉帕城就居住着大约20万人。

1922年,人们在巴基斯坦南部沿海地区又发现了一座古代的超级都市Mohenjo-Daro,它沿河口而建,一直衍生到阿拉伯海,因商业而发达,它的商船经波斯湾到达阿拉伯,经营着象牙、柚木和青金石,堪称青铜器时代的Manhattan。现在,我们知道这2座城市都是一个大帝国的领地,帝国疆域从喜马拉雅山一直衍生到阿拉伯海,比今天的巴基斯坦还要大,有2000多座城市,500万人口,是当时的超级大国。

经过几个世纪,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消亡了,至今这还是一个迷。除了特殊的通商地理位置,印度河流域城市和人口的繁荣的根源却是得益于当地的气候,暖湿空气沿喜马拉雅山脉攀升时温度降低,水汽凝结,于是形成了印度次大陆典型的季风气候。季风带来了雨水,滋润了大地、河流和农田。丰富的物产使得人们有足够的剩余物资和劳动力从事商贸。然而,3500年前季风气候逐渐减弱,河流干涸或改道,最终导致了哈拉帕文明的消失。而人们则向东迁徙,进入今天的印度,恒河文明,曙光乍现。

4. 然而,恒河文明却与哈拉帕文明存在极大的不同,似乎哈拉帕文明根本没有影响过印度,这就是所谓印度文明中的断代。然而,3500年前的一种古老语言——梵文,也是今天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等地几乎所有方言的祖先,却悄悄记录了这段被遗忘的故事。

1786年2月2日,亚洲学会创始人William Jones在学会上发表了一次演讲,与之前的学者一样他发现梵语、拉丁语、希腊语、英语、威尔士语都很相像,譬如父亲一次,希腊语和拉丁语均是Pater,梵语是Pitar;母亲在希腊语中是Mater,拉丁语是Meter,梵语是Matar。而梵语中马的词根aszwa,与立陶宛语中马的词根完全一样,因此Jones推测,这些语言都来自同一祖先。黎具吠陀经(Rig Veda)——印度最古老的文献,至今还在婆罗门家族中口耳相颂。它用梵语写就,记录了北方一个好战部落的崛起,他们自称Aryans(亚利安人)。吠陀经为Jones的推断提供了一些线索。据其记载,亚利安人的神不起源于印度河流域,他们最重要的神是Indra(因陀罗),即雷神和雨神;他们饲养马,并使用四轮马车,而印度河流域没有马;另外他们曾经穿过阿富汗边境的Swat(也称为Suvastu)河和Kabul河向东迁徙,这是他们第一次向东迁徙。亚利安就是优雅的意思,也就是文明的、社会的。

根据吠陀经记载,亚利安人东迁后最早定居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在Kabul河流域作战,在Swat河放牧,也就是现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吠陀经说,亚利安人宗教仪式中常用一种叫Soma的圣酒,它用山中的植物酿造,这种植物没有叶子和果实,只有褐色的长枝条,味苦,捣碎后再进行蒸馏。而阿发汗的白沙瓦还有这种植物和酒出售。吠陀经还记载,适量食用Soma能让人反应敏捷,头脑清晰;但过量食用会头晕、恶心;现代科技证明,Soma的主要成分是麻黄素。Soma无法在潮湿的平原生长,因此不是印度的植物。这是亚利安人非印度人的又一佐证。

吠陀经没有明确亚利安人的来源,但似乎暗示他们来自更遥远的西方,在阿富汗绵延不绝的山脉的另一边。今天的土库曼斯坦,地处古丝绸之路,Gunur Tepe沙漠本是一处绿洲,与Harappa和Mohenjo-Daro在同一时期变得干旱。俄罗斯考古学家Victor Sarianidi在这里发现了一处古老的遗迹,同时出土的有Soma、圣酒酒坛、祭坛,还有马和四轮马车,与吠陀经记载的非常类似。3000年前,这里有王宫,到处是寺庙,都属于Zoroastrian宗教——现在伊朗人祖先的信仰。而这很可能就是亚利安人向东迁移的一处落脚点。

许多学者认为,亚利安人发源于中亚腹地。9000年前,亚利安人的语言传到了土耳其,3000年前,传到伊拉克和印度。亚利安人在北印度河流域定居后,征服了当地人,发展了自己的文明。2000年前,亚利安氏族间为权利发生了战争,留下了梵文写就的《摩诃婆罗多》史诗,它是与荷马史诗同时代的杰作,都记录了因家族仇恨引发的战争。战争最终在俱卢之野(Kurushetra)结束。这是印度真实历史与神话时代的分水岭。《摩诃婆罗多》史诗记录了大约从公元前400年前到公元400年之间的印度故事。印度学者对其真实性一直都确信无疑。他们还为此寻找了一些证据,譬如史诗中记载的洪水的考古遗迹、出土的陶器、如今依然使用的地名等。虽然,现代印度人的基因中并未发现亚利安人的痕迹,之后三千年,又不断被外族入侵和统治,但亚利安人留下的信仰和传统却一直流传至今。

同一时期的中国人已经不再为神话痴迷,而极其热衷于记录事实,甚至包括君王、大臣以及普通百姓的起居饮食和只言片语,这种现实主义的精神使得我们清除地了解自己的过去和缘起,但却缺少浪漫主义和创造的激情。而印度民族还不得不在历史的迷雾中追根溯源,探寻自己的根。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