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japan”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japan”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09年3月21日星期六

初识日本3(完)

日本民族性格的另一面来自幼年时对自身文化人格的锻炼。
他们从儒教中截取了现实主义的态度和三纲五常的等级制度;从佛教中截取了自我参悟的精神修炼法。

等级制度是整个日本社会制度的纲骨。这一点《菊与刀》说得很透彻。由此延伸出来的是忠、孝、礼等等这些外在的血肉。

现实主义很符合一个缺乏安全感的民族的心理诉求,就是尽快地获取眼前的利益以保证当前的生存需要。既然世界本来就缺乏安全保障,又何必去担心未来呢?

当然,也有一些日本企业家表现出长远的战略考虑,然而仔细观察这些战略后,你会感觉到一种深沉而阴郁的力量。并不是中国人观念中所提倡的长远之志,日本民族的长远只是时间上更长地维持自身安全感和自尊的手段而已,与中国人的战略层面的长远有本质的区别。

佛教自我参悟的精神修炼使得日本民族能够用以弥合两种矛盾的间隙。有一天,日本人会突然对你说:他领悟到了,即所谓的顿悟。往往是对两种矛盾的重新解读。譬如晚上和艺妓厮混与要求妻子守节两者其实是一致的;或者杀生与求取自身更高能力之间是一致的。

原始性造就的是一个害羞而易怒的日本民族,他自尊性奇强而无法忍受些许精神上的委屈,对嘲笑和侮辱会记恨一辈子,甚至准备复仇。原始性还造就了一个逆来顺受的日本民族,他是精神上被彻底降服后的日本民族。

文化人格锻造的是一个彬彬有礼、等级森严的日本民族。他们讲究服从,严于律己,现实但缺少大战略的智慧。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民族,但一旦你了解到他们性格的根源后,一切疑惑都迎刃而解。

初识日本2

《菊与刀》虽然清晰地描述了日本国民的性格特点,却未分析其性格的根源和成因。有必要予以补充说明。民族本性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然而无论有多少诱因,最根本的原因应该存在于该民族幼年时期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其次是幼年时期文化人格受到的影响。

日本国土总面积为37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河南省(约16万平方公里);2005年6月1日日本全国人口为1亿2千多万,比中国第一人口大省河南(近9千8百万)多22%;平均每平方公里324人。

岛内多山少田,除金、铜等少量金属矿藏外几乎没有其他任何矿产。海岸线很长,有29,751公里。西海岸(临日本海)多为山崖,很少良港;东海岸(临太平洋)良港颇多。
古代,日本人民主要从事渔(东部沿海、北海道)、猎(山区)和耕。

历史上,日本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生存条件及其恶劣。这造成了日本民族天生敏感和缺乏安全感的民族性格。这种敏感和缺乏安全感使得日本民族经常表现出令 人困惑的矛盾。一方面,他们极其注重礼节,另一方面又经常表现出歇斯底里的粗野言行;有时他们十分安静,有时又会为兴奋的事而大喊大叫;上班的时候他们温 文尔雅,下班后却经常可以在色情场所看到男人们粗野的饮酒作乐,与妓女调情;他们尤其重视自己的名誉和自尊,为此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在彻底失败后却能 逆来顺受,接受一切苦难和压迫。

敏感和缺乏安全感是日本民族最基本的民族个性。敏感使得他们对外界的评价十分在意,缺乏安全感又使得他们对外界充满恐惧和不信任,对自己的生存条 件极为关注;这二者结合就使得他们对外界的评价经常保持一种警惕的心理,随时准备捍卫自己的生存(包括肉体的和精神的),甚至不惜动用暴利;但如果一旦精 神 被击夸,则它们会彻底夸掉,变成逆来顺受的可怜儿。从原始性来说,敏感和缺乏安全感的民族更倾向于动用暴利,更容易紧张,对世界更容易持有原始的丛林法 则,更容易在精神上彻底夸掉。

所以日本民族很要面子,比中国人更要面子,对他们来说面子不仅仅是面子,而是自尊,是精神层面的生命。如果精神层面的生命受到威胁,比肉体生命受 到威胁尤显严重,因为精神是他们的最后一道防线。日本民族不会轻易承认失败,对二次大战尤其如此,对他们来说,二战的目的不仅仅是占领土地,更重要的是从 精神上使大日本帝国成为各个国家仰视的最高点,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其自尊,保证其安全感。武力的失败,只是方式和手段的错误,并不是目的的错误。日本 国从没有停止攀上最强国家的企图,武力不能达到目的话,就用其他的手段。中国从鸦片战争以后,150年的伤痕,使得我们的民族性格也非常地敏感,国际社会长期的歧视和歪曲,也使得我们的安全感下降到最低点。这两个国家如果不能理性地应对之间的矛盾和差异,很容易导致新的冲突。当然,据说当代日本是个民主国 家,军国主义很难再次煽动人民的情绪。然而,到现在为止,人类的历史一再重演,除非民族性格被彻底改变,否则就是酝酿仇恨的温床,只要时机成熟,历史就会 重演。

然而,日本民族又表现出与上述原始性完全相反的另一面,譬如刚勇、服从(而不是警惕)、愿意学习等等。这种矛盾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初识日本

中国民众对日本的了解就象西方民众对中国的了解一样缺少,这两种了解基本上都达到文盲的水平。

《菊与刀》虽然不能说准确地揭示了日本,其中文译本的很多文字也让人颇感费解,但确于某种程度上是探寻日本民族性之深刻内涵的努力。对于了解日本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

我们年轻的一代对日本的态度大约分为两类,一类持否定的态度,他们在许多时候被不太公正地冠以仇日和愤青的帽子;另一类持冷漠的态度,即并无特意地表达憎恶或者喜欢日本的意思,他们看日片,对愤青们的表达也不置可否。喜欢日本的人或许有相当一部分,但从舆论上来看,这部分没有成为主流。说他们喜欢日本,不如说他们对流行的日本文化很新奇而模仿。当然这种兴趣多少停留在形式上,并无深入了解的迹象。无论属于上述何种,都严重缺乏对日本的了解。

事实上,日本的很多现象让我们颇感困惑。譬如,对于侵略战争及其暴行死不认帐的坚定决心,在我们看来简直到了死皮赖脸的无赖境地。再譬如,日本男 人下班后可以光明正大地游历于声色场所,做妻子的不仅不提出离婚之要求,居然还要为此埋单(《菊与刀》所描述的该情况大约应该是在明仁天皇时期,至于当代 日本这方面的情况,笔者不得而知)。还有,在斯斯文文、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在我们看来,所蕴藏的近乎变态的暴戾和歇斯底里,简直是两个对立的极端。再有, 对性的奇特态度和取向(慰安妇虽然类似于军妓,但其待遇却比军妓更加的非人道;南京大屠杀期间,3周之内,日本军队强暴中国妇女多达近4万起,这种大规模地、公开地、持续地凌辱妇女的行为在日本军人中没有丝毫的顾忌和道德障碍),在我们看来简直与野兽无异,而慈悲为怀的佛教却一度是国教。我们虽然对此颇感 义愤,但却缺少对这些奇怪行为的根源的探究。

从《菊与刀》的介绍来看,日本与吾国有很多类似之处,譬如佛教、礼仪廉耻、面子、语言、婚嫁等等。但本质上,日本与吾国民之本性及信仰存在根本的分裂。其源头应该在于民族诞生及其成长的自然地理环境。

日本多山,田少。自然资源贫乏,人口众多,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频乃。历史上,这狭窄的弹丸之地竟出现过几十个大名同时割据的局面,史称下克上的战国时代。严苛的生存环境,决定了这个民族敏感和缺乏安全感的基本个性。这个基本个性注定了其以后的社会结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以及伦理规范。

【转载】日本粪青史

20 世纪初日本走向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历史,偶的体会,可以归纳成两条路线的斗争:粪青路线和非粪青路线的斗争。说得学术点,就是极端民族主义和国际协调 主义,说得中国化一点,就是“爱”国主义和“卖”国主义的斗争。日本粪青这股火憋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甲午中日一战,好不容易把台湾和辽东半岛都抢到手 了,三国干涉,硬是给逼着把辽东半岛这块嘴边的肉又给吐了出去,日俄一战巩固了朝鲜满洲,不想东北易帜,张学良明摆着不打算做三孙子了,日本利益岌岌可 危。诸如此类,让粪青们慷慨激昂,愤然于这世界欠俺们太多,黑社会老大老二明的暗的算计俺们,剥夺俺们发展权和生存权,以及放火和点灯的权力。俺们如今多 少有了本钱,TNND干吗还要听老大老二的?什么,俺们实力不够,还得向老大老二陪笑脸?去你妈的,你个日奸!

路线斗争对立面当然缺它不得,就是日奸团体,日文叫做“非国民”或“国贼”,政坛也是一捞一大把,一如吾国今天的国务院或者铁道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 本粪青的眼中钉,首先当数犬养毅这老贼,犬养老贼当年是孙中山的密友,倾力支持辛亥革命,当上总理大臣后倾向中日亲善和解,压制军方的冒进路线,加上他是 昭和天皇最倚重的老臣,谁也奈何他不得。犬养的对华路线,基本延承伊藤博文等明治老臣,就是在列强的强取豪夺中保证日本利益的同时,静观其变,释放一定的 善意,对中国的良性变革乐观其成,以便日后能够携手对抗白种西方。伊藤在中国人眼里是个十恶不赦的魔头,甲午战争的罪魁,但就是此人,在日俄战争后无视日 本国内将东北据为己有的声浪,坚持将其交还中国,又曾应张之洞之邀来华考察建言,偶读过一些他与张之洞往来的汉文书信,倒也是其心拳拳。伊藤犬养或者都可算亚洲主义者,内心深处还是希望有朝一日黑社会火并时能够拉上中国做帮手,毕竟块头不小,经得住打。 亚洲主义者当年为数不少,宫崎滔天和北一辉、头山满,包括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石原莞尔等等,都曾为辛亥革命出钱出力甚至为此倾家荡产,革命成功欢欣鼓舞不 已,期待亚洲时代的来临,不想清朝倒了台,中国是愈发的不堪,军阀火并,各占山头,毫无上进的苗头。于是不少亚洲主义者开始转向:中国这般靠不住,俺们不 下手,岂不又给黑老大黑老二占了去?靠,这回俺们可不能落了单!几年前读过几本旧日日本军人的传记,都有这种转向的轨迹。发了狠立场转变为粪青,非粪青自 然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这帮非粪青占据了文职政府的要津,和黑老大老二眉来眼去,对中国再三犹疑不肯下手,还处处掣肘军方的爱国主义冲动,九一八事变关东 军自作自演,一口吞下东北成立满洲国,犬养内阁居然顾虑国际公法死不承认,这种日奸,不除何足以平民愤!1932年少壮军人也就是粪青中最愣头青的那一 伙,干脆发动兵变(515事件),冲进犬养官邸一枪毙了这老贼。

日本粪青的爱国主义行动并非始于515,前有1929年滨口雄幸总理暗杀,后有1936年226事件血洗内阁,史称“昭和的暗杀时代”,都是粪青们替天行 道的壮举,枪枪见血,给赵薇泼一勺粪的粪青,和日本同行相比实在是忒小儿科了。如此三番五次,议会或者外务省里想卖国的日奸,自然个个心惊胆战,要卖国也 没有那个胆了,政党政治消亡,强硬派军人开始掌权,终于可以一展身手,实现他们的爱国主义宏图。或许有人要问:给赵薇泼粪那厮还行政拘留了呢,难道日本粪 青杀了人竟没事?当然不是。但当年日本虽无BBS来体现对赵薇人人喊打的粪青民意,报纸广播等社会舆论一致对爱国主义青年表达同情,对日奸切齿痛恨,谓其 卖国媚敌死有余辜。515后军方召集军事法庭审理,结论是热血青年其情可悯,该从轻发落。当时的日本早已陷入集体性受害幻想,认为全世界和他们对着干,自 己处处吃闷亏,尤其美苏,亡我之心不死,总有一天要摊牌,因此爱国热情压倒一切,杀人放火只要是爱国,都成。对俺们中国今天的粪青来说,如果不论民族立 场,那实在也是个阳光灿烂的时代啊,要****要泼粪要请愿要除奸要砸使馆,随你怎么做都成,还个个成了民族英雄。回头说515,军方请示天皇,天皇不干 了,说NND杀俺老臣,目无国法,还从轻发落?不行!军方这才老大不情愿判了几个死刑。不过对日奸杀一儆百的效果,却也已经是昭彰得狠了。

既然扯出了天皇那就多扯些罢。天皇说一句到底顶不顶得一万句?这实在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偶翻书的结论,天皇不像希特勒或斯大林,权力主要还是象征性的, 不过偶尔发一狠话,确实管用,日本投降最终靠的也是“圣断”。但说日本战争的主要责任该由这厮来负,还是有些问题,毕竟他并不参与决策,虽然理论上是三军 的最高统帅。说他是粪青大头目,偶是不赞成的,他头脑要清醒些,比如黄仁宇说抗战前夕蒋百里去日本当大使,天皇对他说:俺国军人太嚣张了,给贵国添不少麻 烦。言下对军人很有些看法但也无力回天。关东军暗杀张作霖事件,天皇要求彻查军方却一手遮天,天皇大怒,让当时的总理田中丢了官,即使丢官,调查却仍然不 了了之,可见天皇能做的也实在有限。粪青大潮流底下,权高如天皇,也只有随波逐流,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力量,真是小看不得。

日奸不敢吱声,天下成了粪青的天下,却又生出新的问题来。当年的老粪青年龄经历长了,渐渐清醒,心想这样粪下去,大约连这岛子一起都要做了陪葬,颇有向日奸转化的迹象。 起意要力挽狂澜,这才发现一切都已经晚了!石原莞尔就是一个例子,他当年鼓吹满蒙是日本生命线,密谋柳条湖炸铁路一手制造九一八事变,是满洲国的开山祖 师。但卢沟桥枪响,石原极力反对战争扩大,力主和平解决,在他看来,日本国力无法吃下整个中国,加上日苏总有一战,南进只能是自灭。可是石原的同事和后 辈,一帮小粪青,哪里听得进这个。某同事对石原说:你风光了一把,扬名立万,如今该轮到我们了。言下之意你粪得,俺们就粪不得?到后来大本营干脆把这个不 识时务的当年粪青今日准日奸踢出军队让他告老回家。所以日本战败,石原竟当不了战犯,在家念法华经呢。要不怎么说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潮流一起,天皇老 子也罢,当年的弄潮儿也罢,谁也驾驭它不得,只有眼睁睁看着它一路冲上悬崖绝壁。

到了日美谈判决裂,内阁讨论是否对美开战,满朝文武没一个敢说对打败老美有把握,可最终还是做出对美开战的决议,不开战就得妥协,谁敢妥协?妥协自然就是日奸,粪青们都提着刀子等着呢。整个日本正沉浸在皇军无敌的意淫高潮之中,不战而降,NND不杀你个日奸杀谁!潮流滚滚,顺我也亡,逆我也亡,东条英机等一干日后的战犯,想来也有难言的苦衷。反正一只脚已经陷到泥潭里拔不出来了,另一只脚干脆也踏下去,尽情扑腾一翻,运气好没准就翻身了 。事情闹闹大再说,这就是一帮战犯在偷袭珍珠港之前的心理。

事情闹闹大再说,老蒋1937年也抱着同样的念头。卢沟桥事件后老蒋主动挑起813上海战火,就是这个意思。老蒋说了:日本人想玩蚕食,俺偏叫你鲸吞,看 你吞不吞得下去!所以日本人总觉得冤枉,说全面战争是老蒋挑的,俺们本没想在华东开战线。这就是战略见识的长短所在,老蒋还是狡猾狡猾底。华东尤其上海是 列强利益所在,俺一个人斗不过你,那就闹大了把大家都拖进来罢。老蒋咬定三五年内必有世界大战,撑到那时,定有转机,事实证明他所言不虚。回头看看日本 人,寄希望德国把苏联和整个欧洲搞定,美国单枪匹马无心恋栈,同意坐下来就地分赃。不成想珍珠港才轰完斯大林格勒就见出分晓,也算得天绝人路,不过一干给 粪青搅得神志不清的头脑,要他们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也难。

偶们中学教科书里背下来的历史,都说日本对偶们的侵略是长期计划处心积虑,偶闲时翻书,看来看去看不出这个道理来,倒是日本决策层的愚笨颟顸鼠目寸光,印象深得很。在这个粪青大潮流里,保持理智不是件容易事,更不要说把理智反映在决策里了。还有就是,日本这个法西斯属于一个另类,找不到一个独裁者如希特勒或斯大林,东条板垣一干战犯,充其量只是战争机器上的螺丝钉,包括天皇老子也是。这机器的发动机,不是某个个人,而是整个日本民族,燃料就是粪青狂热。螺丝钉当然操纵不了机器,这机器并没有一个独裁狂人来操纵,马达轰鸣漫无目的地一路蹦达,不撞个粉身碎骨是停不下来的。粪青的原则是:粪不粪,看行动。军纪国法,在粪不粪的大是大非前,都是废纸。军 系粪青和文系日奸的路线斗争前面讲了一点,其实即使粪青,也有大粪中粪小粪之分,本来纲纪约束,大家嘴上喷粪意淫一下也就罢了,倘若一哄而上以行动各表粪 心,那还了得。九一八事变关东军就地闹事,朝鲜驻军的粪青司令擅自挥军入满携手作战,本来这都是干犯军纪砍头的大罪,东京大本营一声不敢吭,打碎牙齿和血 吞,政府还要在国联给粪青擦屁股。为什么?国内早把关东军朝鲜军捧成民族英雄了,还有哪个敢顶着日奸的帽子跟他们抬杠?九一八事变某主使的军官听说外务省 正在调查真相,跑到日本驻沈阳领馆里,日本刀往桌上哐啷一扔:哪个打小报告?有种的你个日奸TM给我出来!那时节粪青们爽啊,只是不想想自己底下还有中小粪青,下克上的风气一开,总有一天石头要砸到自己脚上。 813事变后日军占领上海,东京还未作出是否继续战事的决定,松井石根便擅自挥军南京,很粪很爽了一把。粮草接济不上,一路烧杀抢掠,进了南京更是无法无 天,松井一看这可了不得,皇军的脸面保不住了,召集手下中小粪军官训话,军官们嘻哈一片,当着松井的面说这有什么了不得的?回头照样杀人。松井无力约束, 据说当众落泪,捶胸哀嚎:皇军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啊。据松井副官回忆,松井座车在累累尸体上碾过,他一路垂泪。回日本后,此魔头在家乡建兴亚观音像一座, 碑文上明说是献给日中的无辜死难者。战后松井被定为A级战犯绞死,作为南京屠杀的最高责任者,死有余辜,只是到头来自己也给别人粪了一把,想来总是很窝囊 的吧。

粪到这步田地,当然算得粪之极至。偶想今天很多中国人,大约很遗憾日本人当年没有把粪青进行到底,一亿玉碎,从地球上消失,而是吃了两个原子蛋便下跪求饶。其实当时也是千钧一发,稍有闪失,日本民族是很有自绝于地球的可能的,这个就不去讲它了。战后日本埋头赚钱,但粪青DNA不能不说还是残存在体内。最近日本右派媒体一致炮轰外务省副官田中,说他和北朝鲜妥协,是该遭天诛的国贼,便有粪青去田中家放炸弹。东京都知事、大粪石原慎太郎立刻说:田中做坏事,放炸弹是当然的嘛! 读过历史的一听这话,大约脊背上都要冷上一冷。殷鉴不远,多想一想总是好底。

2007年6月23日星期六

【转载】理解日本对中外交的真意

到日本的书市走一走,就会看到铺天盖地的有关中国的 图书,有历史的有现代的,有政治的有经济的,有严肃的有逗笑的,有赞扬中国的也有批评中国的……,日本对中国的分析和研究,可以说是相当深入和全面,读过 这些日本关于中国的图书和论文,不由地感慨日本把中国和中国人“吃透了”。相反中国的书市呢?有关日本方面的图书不仅寥寥可数,而且大多是有关抗战、屠杀 暴行之类的历史问题,想要寻找一本详细介绍现代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的图书,真如同大海捞针。

现在世界已经到了地球村时代,与外国打交道时,不管是做政治搞外交,还是做买卖搞经济,正确了解其他国家的国情,是走向胜利和成功的基本中的基本。中国先圣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道是中国人忘记了老祖宗的教导,还是中国人的智力退化,居然对日本这个曾经侵占过大半个中国的邻国所知无几。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的新战场是“情报战”,只要看一下中日两国关于对方国家的图书出版物,就不难明白中国在中日情报战的战场上已经先输了。

再看看中国少量的有关日本的图书,竟然满纸都是陈旧的观点和过时的理论,什么“日本正在走向军国主义”、“日本亡我之心不死”等等,真让人以为是从棺材里 还魂爬出来的1930年代人物写的文章。在中国提到日本,中国人似乎人人皆知“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靖国神社”、“东条英机”等历史事件和历 史人物,如果问中国人几个关于现在日本情况,比如现在日本人在想些什么?他们关注的是什么问题?现在日本人怎样看中国?……等等,能在这方面讲出几句所以 然的中国人就寥寥无几了。

中国人对现代日本,要不就是不知道,要不就是偏见。2003 年11月西安大学生因为日本留学生的下流短剧而上街抗议日本的事件发生后,日本人分析中国人抗日游行的心理动机是:“现在不少中国人对中国政府有很大的不 满和怨言,西安大学生上街游行的心理,一部分是借机发泄对中国现状的不满,不一定完全是针对日本人的。”我想很多中国人会认为日本人对此事的分析颇有道 理。而中国人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又是怎样分析的呢?中国人分析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心理动机是“试图为日本侵略历史翻案,为复活军国主义铺路”。日本人 看了中国人对此事的分析评论,大概会哑然失笑。因为日本人认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动机不过是为了拉选票,树立个人形象。日本人肯定非常奇怪中国人为什么会 把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和为东条英机翻案,复活军国主义联系到一起。

以前日本侵略过中国是事实,但因此推论日本还想重新武装搞军国主义,还想再次侵略中国,“亡华之心不死”,那就大错特错了。到今天为止,日本仍然被美军占领,日本在政治上还不能完全摆脱美国的控制。一个在政治上还不能完全独立的国家,居然会动起侵略灭亡他国的念头,这不是太可笑了吗?其实日本当前最大的政治愿望,不是向外侵略扩张,而是如何摆脱美国的控制。由于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瘠的自然环境,决定了日本不可能单独对抗美国,而需要一个大国的支援和帮助。在日本看来,地理人口资源大国的中国,无疑是一个帮助日本摆脱美国控制的极好候选人。

理解了日本的最大政治愿望是摆脱美国实现“政治独立”,就不难理解日本有真心诚意想与中国搞好关系。因为与中国的良好关系,有助于帮助日本实现“政治独 立”的悲愿。二战以后,日本一直试图接近中国,一直试图和中国修好。毛泽东时代中国的立场是“反美”,团结日本共同反美也是毛泽东的战略。尽管当时中日两 国没有外交关系,由于在“反美”这个长远的战略意图上,两国惊人的一致,所以双方表现出非常友好的态度。毛泽东在对日本人说“中国要感谢日本皇军的侵略” 的同时(编者的疑问,毛泽东说过这样的话吗?我不太相信。抑或是作者的断章取义?有谁知道?),又说“我不相信日本这样的伟大民族会长期被外国支配。”可 见毛泽东“感谢日本侵略”真正用意是团结日本人共同反美。中日建交时中方放弃赔款要求,也有与日本摈弃前嫌之意,铺垫“反美”的大战略友好合作的基石。

日本是最早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之一,也是当时西方阵营中最“亲中”的国家。中 国改革开放后,日本是最积极对华援助的西方国家。日本对中国提供的借款、贷款和无偿援助,都远远超过其他西方国家。自1979年到2002年,日本政府对 中国的无偿援助累计54亿人民币,对中日元贷款更高达1433亿人民币,比其他西方各国政府对中贷款加在一起的总额还多。在日本的对外援助中,中国占了总 金额的60%以上,日本对中国提供了一种特殊待遇。日本为什么如此解囊援助中国?除了对中国放弃赔款的好意回报外,更重要的是适当强大的中国(不是超级强 大的中国)符合日本的长远战略,对日本有益无害。因为只有适当强大的中国,才有抗衡制约美国的力量,而与适当强大的中国联手,才能帮助日本实现摆脱美国的政治独立。

正因为二战后日本和中国在“反美”的内在因素上有一致的共识,所以日本政府一直是“亲中”的,有时甚至达到对中国政府“点头哈腰”的地步。1985年中曾 根首相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时,原以为这是日本国内的事,没有想到会引起中国的强烈反对。在中方提出抗议后,中曾根意识到参拜靖国神社会对中日关系造成恶劣影 响,为了顾全中日关系的大局,中曾根主动停止了参拜靖国神社,这是中国对日外交的一个胜利。1989年六四事件,日本又是西方国家中唯一没有对中国政府进 行制裁的国家,这也是当时日本政府“亲中”政策的表现。

到1990年代前,中日关系都发展得不错。没想到1980年代末苏联东欧的共产党政权垮台,却给中日关系造成了意外的影响。原来苏联东欧的共产党政权垮台 后,中共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识形态上的孤立和危机感,以往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已不再能感召人民了,中共需要一种新的意识形态,于是中共找到了民族主 义。本来靠近民族主义,搞爱国主义教育,并没有什么错,可是中共却把爱国主义教育搞成“仇恨式的爱国主义教育”,这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由于中共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严重贪污腐败,引起国内民众的极大不满和怨恨。为了不让民众的不满和怨恨积累太多,中共想出一个“转嫁危机”的计策:在爱国主 义教育中树立一个外国反面教员,给民众一个发泄不满和怨恨的渠道,把一部分怨恨转移发泄到外国反面教员身上。这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被赵太爷欺负了不敢言 语,于是去欺负比他更弱的小尼姑解气。中共试图让日本扮演小尼姑的角色,让民众可以随意大骂特骂日本,发泄一下心中的不满。此后中共开始不断提升南京大屠 杀等日本侵华罪行的宣传力度,试图用“转嫁危机”的方法,把国内老百姓的不满和仇恨,转移到国外的日本人身上。

为什么把日本当作反面教员的靶子呢?毛泽东时代中共的反面教员是美帝苏修,但和美国苏联这样的大国搞对抗,中共都为此付出过很大代价。所以这次选择了日本 充当反面教员。选择日本一来是因为日本曾经侵略过中国,很容易引发中国人对日本的仇恨;二来中共认为日本是战败国,不敢和中国在政治上搞对抗;三来日本政 府一直对中国点头哈腰,中共误认为日本怕中共;四来中共认为日本在侵略一事上理亏,不敢对中国的反日宣传有所作为。

把日本作为反面教员来对中国人进行仇恨式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国政府对日外交政策的重大失误。随 着中国媒体对日本侵华罪行宣传的升级,日本媒体的反华声音也越来越强烈,中共完全低估日本方面的反应。日本右派批评日本政府对中国太软弱,怒称日本的对中 外交是“磕头外交”,强烈要求政府对中国强硬,但这并没有引起中国政府的警觉。1998年******访日时,中国政府的智囊团错误地判断了局势,以为日 本政府还会和以前一样对中国“点头哈腰”,冒然提出了让日本书面道歉的要求,这是造成近年来中日关系大幅度恶化的原点。

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的政治军事对手消失,日本在经济上与美国的竞争就凸显出来。在1990 年代初日本的经济尚有较大气势,很多美国人认为今后日本将成为美国的主要威胁。美国一方面猛抬日元价格,造成日本的出口困难,1995年春日元与美元的汇 价曾达到登峰造极的79日元兑换1美元。另一方面美国高压敲开日本市场,1995年克林顿总统亲率美国汽车公司参加日美贸易谈判,声称如果日本不让步就要 对日本轿车徵收高达100%的惩罚性关税,一场日美贸易战的硝烟燃起。这场日美贸易战对中国政府的对日政策影响很大,不少智囊团纷纷向中国政府献计,认为 日美关系会急遽恶化,中国今后应该联合美国共同对付日本。

为了迫使日本在贸易战中做出更多让步,美国又巧妙地打出“中国牌”,试图让日本感到中国的“威胁”,这样日本必然求助于美国,在经济上就不得不对美国让步。美 国利用中国国内掀起的反日情绪,从侧面鼓动中国政府向日本发起外交攻势,向日本讨还历史帐。那时美国克林顿政府不停发出“亲中”信号,克林顿不仅完全接受 了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三不”要求(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不支援台湾加入任何国际组织),而且一段时间内,克林顿还明显摆出“亲中冷 日”的态度,甚至有意无意地重提二战时中美两国共同抗日的历史。美国的热情搞得中国人飘飘然起来,以为美国要和中国交朋友了,有了美国的支持,还怕小日本 吗?和日本彻底清算历史帐的时机来了。

1998年******访日时,向日本发起外交攻势,大大咧咧地提出要求日本在历史问题上作出书面道歉。当时中国智囊团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以为在中美两国 的压力下,日本必然要对中国妥协,必然会对中国道歉,所以他们没有预备任何“日本不道歉的话怎么办”的对策。日方拒绝道歉后,******的尴尬态度和不 知所措的行动,就看出了中方完全没有日本拒绝道歉的心理准备。

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中国政府明白自己的实力,本来也不会冒然向日本提出书面道歉的要求。可是在美国与日本发生经济战而与中国关系升温后,中国人飘飘然起 来,以为在日本道歉问题上,美国会站在中国一边说话,所以不怕日本不道歉。没想到山姆大叔看到中日吵翻以后,却把中国抛开,又开始向日本抛热脸,重提日美 同盟重要性,和日本共同搞针对中国的“防卫大纲”。等中国意识到自己被美国当枪耍了的时候,为时已晚。

日本本来不是不可以对中国书面道歉,日本可以对韩国进行书面道歉就是证明。日本政府为什么不肯对中国书面道歉呢?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感情问题,第二个是战略考虑。从 感情上来讲,日本政府对中共可谓恩情不薄。在经济方面,日本政府一直给中国大量的援助,而援助中国,首先就是支援中共;在政治方面,日本又一贯声援中共, 在“六四”中共最困难的时候,日本没有跟随美国一起反中,给予中共难能可贵的外交支援。日本人看来,中共的此举无疑是恩将仇报,中共不仅把日本当作爱国主 义教育的反面教员靶子,还在日本最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跟着美国压日本。中共的这些举动极大刺伤了日本政府里“亲中派”对中国的感情,对中国说“不”,反 映出日方报复中方的气愤心情。当时日本不答应向中国书面道歉,却向韩国书面道歉,有意给中共政府难堪;在台湾问题上,日本也和中共作对,甚至对美国已经答 应的“三不”要求,日本也不肯答应。以往日本政府中“亲中派”历来占上风,可是1998年******访日后,日本政府中的亲中派被反中派代替。

日本不向中国书面道歉的第二个考虑是对中战略。其实日本以前曾经对中国道过歉,但中国人并没有重视或“珍惜”日本的道歉。日本“最高级”的道歉是1995 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的口头道歉:“痛切反省由于我国的殖民统治和侵略对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害和痛苦,在此表示衷心的道歉。”村山富市的口头道歉的结果怎 样呢?既没有换来中日关系的改善,也没有减缓中国人的反日情绪,甚至中国人的反日情绪还有升级的趋势。所以这次日本不得不考虑:既然口头道歉不能换来中日关系的改善和中国反日情绪的减缓,那么可以预计书面道歉同样不会有什么效果。从1998年中国的情况来看,如果日本向中国书面道歉的话,中日友好就会近在眼前吗?中国人对日本的反感就会有很大改变吗?所以日方认为既然书面道歉达不到改善中日关系和减缓中国反日情绪的效果,就没有必要进行书面道歉。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赔礼道歉不能改变中日关系的现状,那么就不得不采取一个新的方法打开这个僵局,于是日本人想出一个“以毒攻毒”的计策,这就是“不道歉”。有人以为日本“不道歉”不是更加导致中日关系的恶化吗?其实不然,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日本“不道歉”反而能导致中日关系的改善,能降低中国人的反日情绪,这就是“以毒攻毒”的效果。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日本人的想法。

日本人认为1990年代开始中国人出现的明显反日情绪,是由于中共政府以日本为反面教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结果。“解铃还需系铃人”,要想改变中日关系, 首先要使中共改变把日本当作反面教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因此日本试图将中共点起的爱国主义烈火回烧到自己身上,迫使中共自己去扑灭自己点燃的反日烈 火。日本不向中国道歉,在历史问题上强硬不让步,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共政府不能有所作为的话,必然引起中国爱国者对政府的不满和愤慨,甚至有可能引发反政府 运动。面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不道歉和不让步,中共没有别的办法,不得不主动淡化历史问题,减少降低反日宣传的力度和规模,把中国人的视线从日本问题上移开。随着中共淡化降低反日宣传的格调,中国人的反日情绪会逐渐降低,而中国人反日情绪的降低,就会导致中日关系的改善。这就是日本“以毒攻毒”的设想。

另外日本之所以敢对中国态度强硬,也是考虑到中国没有报复日本的底牌。日本和美国有战略同盟,还有驻日本的美军,当然不怕中国的武力威胁。对中强硬最坏的 结果就是打一场中日贸易战。对于日本来说,贸易战的最坏结果大不了是日本企业全部从中国撤回。然而日本在中国的企业主要是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从中国撤 出了,他们还可以把工厂转到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地区。而中国尽管有不少爱国者高喊“抵制日货”,但中国政府明白中国更打不起中日贸易战,因为中国工业产品 的很多关键技术和零部件都被日本垄断(比如彩电晶片、DVD机芯等)。如果中国和日本断绝经济往来,中国的很多企业就会停产倒闭,中国经济的发展会受到严酷打击,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严重的社会问题又可能会危及中共政权本身的存亡。因此日方料想到中共不敢和日本直接对抗,放心打硬牌。

此后日本政府一直对中国持强硬态度,不仅在历史问题上不再向中国妥协,甚至还发起主动进攻,比如李登辉访日、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都是日方在 历史问题上主动发难。中国政府不是要用历史牌压日本吗?日本就陪中国打历史牌,甚至打得更起劲。从以后的事态发展来看,不能不说日本的“以毒攻毒”计策发 生了期待的效果。人们可以明显感到,中国政府以日本为反面教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开始缩水,更明显的迹象就是出现了所谓的“对日关系新思维”。

“对日关系新思维”的骨子是:一、从战略大局出发把历史问题放一放,不要纠缠历史;二、大致满足于日本政府目前已达到的致歉程度,中国应该翻过道歉这一 页;三、中国教科书里的抗日战争内容太多,应该增加一些日本战后变化的内容;四、把日本当作政治大国看待,争取建设适当程度的战略互信。如果中国政府放弃 以前的“对日关系旧思维”,转而采取“对日关系新思维”,很显然有助于发展中日友好关系。这正是日本人想要的东西。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对日关系新思维”?这显然是被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强硬态度给“压”出来的。如 果没有小渊首相的拒绝书面道歉,没有森首相的允许李登辉访日,没有小泉首相的参拜靖国神社,中国就不会改变“对日关系旧思维”,更不会出现“对日关系新思 维”。当然日本人也明白,目前出现的“对日关系新思维”,马立诚和时殷宏等人不过是中共抛出的几粒“投石问路”的石子。中国政府借他们的手放出探空气球, 测试一下中国民间反日情绪的温度。“对日关系新思维”引发的强烈反响,使中国政府感觉到“对日关系新思维”还需要缓行。

2004年1月1日,日本首相小泉第四次参拜靖国神社。由于正月初一参拜在日本是一个特别的祭拜日子,可以说这次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规格”比以前提高了 一级,说不定下次小泉就要在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了。当记者问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会不会影响日中关系时,小泉平淡地说:“我想中国方面会逐渐理解的。”中 国政府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批判的调子越来越低,态度越来越平静,和中国民间的反日强烈呼声显出明显的温度差。中国政府发表的抗议声明,与其说是给日本政府看,不如说是给中国老百姓看,是为了安抚中国民间的强烈反日呼声。

从大战略的角度来看,日本出于摆脱美国实现政治独立的愿望,有诚心搞好中日关系,也有诚意看到中国适当的强大。有 人认为:日本是狭小岛国,必然有向外侵略扩张的野心,因此日本强大起来必然侵略中国。这种看法是很肤浅的。当年日本之所以侵略中国,是因为亚洲除了中国以 外,全部沦为欧美的殖民地,侵占中国比从西方列强手中争夺殖民地代价小得多。因此日本首先选择中国这个最弱的对手侵略。如果当时亚洲不是中国最弱,日本就 会去侵略其他最弱的国家。即使日本将来有对外扩张的实力,而中国又不是亚洲最弱的国家,日本自然会去寻找其他更弱的国家侵略,比如印度印尼什么的,亚洲很 大,日本没有必要非侵略中国不可。

在东亚地区,一旦中国和日本两个大国联手起来,美国势力就不得不退出东亚甚至东南亚,因此美国很高兴看到中日关系交恶。中日相争,结果是两败俱伤,美国却收渔翁之利。只要中日两国关系紧张,美国在东亚就高枕无忧了。因此美国不时拉拢一下中国,不时拉拢一下日本,让两国围着美国转。日本本来想联合中国对抗美国,可是中共“转嫁国内危机”的反日政策,让日本的战略设想落空。近年日本爱国者代表石原慎太郎提出“前拒美国虎,后拒中国狼”,也反映出日本政界的一种无可奈何心情。

在历史问题这场外交战中,应该承认日方打得比中方高明许多。这与其说日本人比中国人聪明,不如说日本人认真研究吃透了中国,而中国人却很少了解日本。中国今后要想在对付日本时占上风,首先要作的事情是:认真研究日本,了解日本,特别应该了解日本人的优点。因 为对手的缺点并没有什么可怕,而对手的优点对我们来说,却是最有威胁最可怕的事。只有充分了解对手的优点,才能找到对付他们的办法。在这方面,西方人做得 很好,美国学者在二战与日本人作战期间,不感情用事,不写什么痛打日本的抗日檄文,而是写《菊花与刀》那样认真分析日本人个性特点的文章。美国政府在战后 处理日本问题搞得比较好,这和美国认真研究了日本有很大关系。

而中国人一贯感情用事,缺乏理性的思考。中国人现在的对日思维是:不分青红皂白地骂日本就是爱国,正面评价日本就是卖国。希望中国人今后在对日问题上少一 点感情,多几分理性。首先要理解日本对中外交的真意,日本对中国真正的意图。理解了日本的真正意图就会明白:日本还是很希望搞好中日关系的,现在日本在历 史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不过是日本政府为了改善中日关系的“以毒攻毒”计策而已。